(上海落戶為什么要求社保基數(shù)達到多少倍?)
剛開始關注落戶的朋友一般對落戶一知半解,在網上能看到各種關于落戶的要求,其中最常見的就是對社?;鶖?shù)的要求,但自己查看落戶政策文件,里面并沒有對社保基數(shù)的要求,因此十分不解。關于這個問題,本文可以讓大家徹底弄明白。
居轉戶政策最早從2009年開始施行,在早些年,特別是2016年以前,其實對社?;鶖?shù)是不做要求的。因為2013年以前的居住證分人才引進類居住證和暫住證,而暫住證對落戶無效,所以早些年能滿足居轉戶申請條件的人都是持有人才引進類居住證的,而這個居住證就像現(xiàn)在120積分一樣,本身就對申辦人的學歷或社保有一定的門檻要求。再加上那時候滿足居轉戶申請條件的人也比較少,因此就算礙于落戶審批效率可能需要等待的時間長一點,但一般最后都是能落的。
2013年開始統(tǒng)一為現(xiàn)在的長期居住證以后,辦理門檻大幅下降,幾乎等于沒門檻,無論什么學歷,只要在上海交社保有住房就可以辦理。因此持有長期居住證的人數(shù)暴增,這些人滿足落戶申請年限后理論上都可以提交居轉戶申請,也因此,2019年開始,特別是2020年第一批辦理長期居住證的人都滿七年了,所以提交居轉戶申請的人數(shù)也暴增。但是上海能接受這么多人全部落戶嗎?顯然不能!每年落戶的總名額供給一定是有所限制的,既然錄取名額有限,自然就只能提高錄取標準,擇優(yōu)錄取了。這個“優(yōu)”就落實到了社?;鶖?shù)和個稅上了,因為人才優(yōu)秀與否要體現(xiàn)在勞動價值上,而工資收入是衡量勞動價值的最直接的指標,社保基數(shù)和個稅又是與工資收入掛鉤,所以在同等條件下,社保和個稅繳納越高,就證明你越優(yōu)秀,對上海的貢獻越大,準予落戶自然合情合理。
有人不明白了,既然這樣,為什么不把對社?;鶖?shù)的要求寫進政策文件呢?大家一看就知道自己是否滿足落戶錄取線,不是更省事兒嗎?
這種想法把問題想得太簡單了。政策文件一經發(fā)布是不能經常性變更的,所以只能是一些方向性,綱領性的基本要求。落戶審批在不同區(qū),不同月份,申請情況都是不同的,所以審批和錄取標準必須有一定的靈活性,這個靈活性不是政策文件可以適應的,只能在實際操作層面進行掌控。打個比方,今年有3萬個落戶名額,按產業(yè)和人才聚集度以及納稅貢獻的不同,把名額下分給各區(qū)。如果統(tǒng)一規(guī)定社保達到多少倍就能落,萬一滿足標準的只有1萬人呢?或者有5萬人呢?再或者,浦東分的名額不夠,嘉定分的名額剩很多呢?顯然是不能這么干的!要保證落戶名額有效地落實,既不會超標,也不會不夠,只能各區(qū)在審批操作層面靈活掌控錄取標準。
社保和個稅的上限肯定是越高越好,但是底線是可以明確規(guī)定的。比如,持有中級職稱者后三年社?;鶖?shù)要達到1.3倍,這是官方對外有明確答復的。這個底線標準也是經過前兩年的審批經驗和行業(yè)調查數(shù)據(jù)所得出來的,所以叫市場化評價標準。但不是滿足1.3倍就肯定能落,上面說了,錄取標準是靈活掌控的,按現(xiàn)在的行情,一般要達到1.5倍才比較保險。這只是現(xiàn)在的行情哦,說不定過段時間,申請人數(shù)增多或者落戶名額收緊,就可能提高到1.6倍或1.7倍了。
上海作為一座超大型成熟型城市,優(yōu)質資源集中,所以落戶一定會進行總量控制。既然有所控制,就一定是供不應求,擇優(yōu)錄取。社?;鶖?shù)和與之匹配的個稅繳納是擇優(yōu)的主要指標,1倍基數(shù)是上海市職工平均工資的概念,如果連平均水平都不到,落戶基本就無緣了。而且落戶要看七年,不是前幾年最低,最近幾年高就行。個稅甚至會查十年,一個社保和個稅的合規(guī)繳納就把很多人攔住了,更別提其他方面要求了。
上海落戶對大部分人來說還是挺難的,社?;鶖?shù)真的還只是最基礎的要求。
歡迎關注本號,上海落戶疑難問題,可隨時交流!
掃描上面二維碼,微信咨詢
落戶咨詢熱線:13671738356
咨詢熱線
13671738356